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,人一上了年紀,牙齒脫落是正常現象,很多人甚至在牙齒缺失之後,仍然拖著不去補。
其實,這些觀念真是「大錯特錯」了!
人老可以牙不掉
隨著年齡的增長,在正常情況下,人的口腔組織會發生一些退化性的變化,比如口腔黏膜乾燥、唾液分泌減少、牙釉質磨損,還有一些味覺的退化。
但是人老了牙齒卻不一定會掉,甚至有生理學研究表明,牙齒的生理壽命可能超過人本身的壽命!
這意味著,如果牙齒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,預防一些口腔疾病比如齲齒、牙周病等,即使老了,也會有一口好牙。
所以說,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牙並不是老掉的,而是病掉的,主要是牙周病,使牙齒的根基發生問題,最後不得不提前退役。
而「老掉牙」的觀念,追根溯源,就是日常生活中,我們對口腔健康不夠重視。
要知道,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《健康口腔行動方案(2019年—2025年》中要求:65-74歲老年人存留牙數為23顆……
缺牙者,壽命受損
牙齒對於健康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。
因此,缺牙會直接影響到正常的咀嚼,使許多應該吃的食物不能吃,食譜變得越來越窄,飲食變得單調,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或失調,就會使人體質變差、免疫力降低,多種疾病也會接踵而至。
所以說,牙齒的數量與健康和長壽是直接相關的。
研究表明:70歲以後,每多一顆功能牙,會使七年的死亡率下降4%。
如果根據北京市老年人的平均年齡折算,即每多一顆功能牙,壽命延長1.8年。
如果在70歲以上,您口腔裡功能牙的數量是0,那麼未來七年,死亡率可能達到70%;
如果您口中功能牙的數量是1-9,那麼七年後的死亡率會高達50%;
如果您功能牙的數量在10-19,那麼七年後的死亡率會達到35%;
如果您滿口功能牙大於20顆,七年後的死亡率會降低到只有22%。
此外,有醫學調查資料已明確顯示:
有牙齒缺失的人比沒有缺牙的人患腸胃病的幾率高出50%;
患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關節疾病的幾率高出43%;
得早衰或老年癡呆的幾率高出40%。
所以說,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缺牙是「小事」!
而且,目前醫學上解決缺牙問題的方法有很多,大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,抓緊時間把缺掉的牙齒「補」起來。
中醫護牙,重在防脫
中醫認為「齒為骨之餘」,全身的骨骼健康、骨髓充足,牙齒才能健康。
而骨骼的健康與否取決於腎,固腎是保養牙齒的根本。
此外,足陽明胃之經脈絡於齦中、上齒,手陽明大腸經之脈入於下齒,故牙齒與腎、胃、大腸等臟腑關係密切。
因此,要想保護牙齒,除了要注重口腔清潔外,還要調和五臟。
明代醫家張介賓在《景嶽全書》中記載了他自身實踐的「護齒」經驗。
他在文中這樣寫到:「古有晨昏叩齒之說,雖亦可行,然而谷穀震動,終非盡善之道。余每因勞因酒,亦嘗覺齒有浮突之意,則但輕輕咬實,務令漸咬漸齊,或日行一二次,或二三次,而根自固矣。又凡欲小解時 , 必先咬定牙根而後解 , 則腎氣亦賴以攝 , 非但固精 , 亦能堅齒 , 故餘年逾古稀而齒無一損。」
張介賓認為,叩齒要怎樣叩,叩幾下,需要根據自己牙齒的健康狀況確定,靈活掌握叩齒強度。
另外,男性小便時應「咬定牙根而後解」。
怎麼樣,您學會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