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「春吃芽,夏吃瓜」,夏季是瓜類成熟的季節,這時的瓜水分充足、味道濃郁,適當吃一些能幫助人們補充水分、排濕祛暑,食補功效多多。
今天就要來給大家介紹兩種長得很像的時令瓜菜——西葫蘆和瓠子,不知你今年吃過了嗎?
西葫蘆和瓠子是兩種十分容易混淆的瓜菜。其中西葫蘆在南方比較常見,而瓠子在北方見得比較多。
兩者都是葫蘆科的植物,但有趣的是,名中帶有「葫蘆」二字的西葫蘆其實是南瓜的一類變種,相對來說瓠子和葫蘆的「親緣關係」反而更近一些。
而且,西葫蘆原產於北美洲南部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,它的藤蔓很短,一般不需要爬蔓生長;瓠子原產於非洲南部,它不僅可以當蔬菜食用,還可以藥用,另外還能用來製作樂器。
不過,這兩種瓜菜都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、維生素C、鉀、鎂等營養素,水分高,熱量低。像西葫蘆,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5倍,鉀含量高達320mg/100g;瓠子的含水量高達97%。
夏季常吃這二瓜,都有助於美白肌膚、控壓降脂、利水消腫、生津止渴、解暑除煩,減少中暑和上火症狀的出現。
西葫蘆推薦吃法
爽口葫蘆卷——滋胃養腎
做法:
① 西葫蘆擦成絲後加鹽醃制,使其脫去多餘水分,再加泡好的粉絲、切好的茴香碎攪拌均勻;
② 麵粉加水揉成麵團,擀成橢圓形,在上面鋪勻餡料,再撒上肉皮凍碎;
③ 先將面皮上下兩邊向中間折起,再從一端卷起成花卷狀;
④ 把葫蘆卷放入蒸鍋,蒸制2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。
魔芋西葫蘆雞蛋湯——通便、調三高
做法:
① 魔芋和西葫蘆切片,雞蛋打散備用;
② 鍋內倒油,油熱後下入魔芋片、西葫蘆片翻炒,炒至半熟後倒入適量熱水,煮制5分鐘;
③ 把打散的雞蛋液倒入鍋中,待其成形後調入適量鹽等調味料,再煮1分鐘左右即可出鍋。
西葫蘆挑選技巧
1.看外形:購買時宜挑選長相勻稱、頭尾粗細差不多的,這樣的西葫蘆口感更鮮嫩;
2.挑顏色:一般來說,顏色嫩綠的西葫蘆比較新鮮,如果瓜皮顏色明顯發白,就說明西葫蘆已經有些老了;
3.選瓜蒂:新鮮的西葫蘆瓜蒂較為濕潤,而放置較久的西葫蘆它的瓜蒂通常會比較乾燥;
4.掂重量:大小差不多的西葫蘆,掂起來重一些的水分足、更為新鮮。
瓠子推薦吃法
瓠子燉豆腐——補水、抗氧化
做法:
① 黑豆腐用手掰成小塊,瓠子切成滾刀塊備用;
② 熱鍋涼油,下入蔥薑蒜、八角、幹辣椒、香葉、桂皮爆香;
③ 下入黑豆腐和瓠子,加料酒、老抽、蠔油、白糖調味,翻炒3分鐘加水沒過食材;
④ 轉大火收汁,當湯汁只有原來的1/3左右時即可出鍋,最後撒點香菜、蔥花或青紅椒絲即可。
瓠子挑選技巧
買瓠子的時候要選顏色深綠的,味道濃郁、質量更佳;相對來說表皮淺綠的味道就會比較淡。
此外,還要挑選上下均勻、表皮白絨毛完整的瓠子。用手掂起來感覺沉沉的,說明它的含水豐富,那麼口感就會很嫩。
炎炎夏日,吃點西葫蘆、瓠子養生又美味,但如果發現它們帶苦味,那最好馬上吐掉,可千萬別再吃了!
案 例
去年7月,廣東韶關一醫院來了4名患者,分別是王女士、王女士9歲和6歲的兩個孩子以及她的婆婆,他們都有嘔吐、腹瀉的症狀。
據瞭解,兩天前王女士在市場上買了幾個瓠子,第二天午餐時用它們煲了湯。儘管吃時感覺味道特別苦,但想著苦味能消暑,於是四人就將飯菜都吃完了,結果陸陸續續出現了不適症狀。
經醫生診斷,四人均為葫蘆素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腸炎,所幸經過治療,一家都無大礙。
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原來葫蘆科的植物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一類發苦的有毒物質——葫蘆素(堿糖甙毒素)。
目前已知的葫蘆素有20多種,毒性有強有弱,其中最可怕的是葫蘆素D,其毒性比砒霜還強!中毒較輕的可能造成上吐下瀉、毛髮脫落等症狀,嚴重的會導致消化道出血、肝腎功能損害,甚至死亡。
而且葫蘆素經漂洗、充分加熱後也無法去除,極為頑固。
不僅是西葫蘆、瓠子,絲瓜、黃瓜、甜瓜等葫蘆科的蔬果如果吃起來帶有明顯苦味,那就得果斷扔掉,並及時漱口。同時大家還要記得把切過它們的菜刀、燒過的鍋也清洗乾淨,以防中毒。
小貼士
要想避免買到「有毒」的瓜,可以在購買時掐一點皮用舌頭稍微舔一下,如果有苦味就說明可能有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