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你可能常聽到這樣的勸誡:感冒後多喝水、夏天就要喝水、每天至少喝夠8杯水……
事實上,喝水也有個「安全量」。有些人喝猛了反而引發身體疾病。
1
青光眼患者
青光眼患者短時間內攝入大量水分,會使血液快速稀釋,引起血液滲透壓降低,從而導致進入眼內的房水增多,房水對維持眼內壓力尤為重要,眼壓升高,則可能引起閉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大發作。
對於青光眼患者,尤其是閉角型青光眼患者,應避免一次性攝入大量水分,一次飲水量別超過500毫升。
在飲品的類別選擇上,青光眼患者也要注意,避免飲用濃茶、咖啡等刺激性飲料。這些飲料對神經系統容易產生興奮作用,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穩定性,可能誘發眼壓升高。
2
心血管疾病患者
及時補水有助預防血液黏稠,降低心梗、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,但這類患者又不能一下子喝得「太猛」,否則會加重心臟負擔。
過量的冷飲進入胃腸後,會突然刺激胃,使血管收縮,血壓升高,加重病情,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。
3
腎功能低下者
腎臟負責調節人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,並將機體所產生的廢物排入尿中。
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患者,由於腎臟功能逐漸變差,無法排出水分及體內毒素,尿量會變少(每日尿量<400毫升,甚至不足100毫升),需嚴格限制飲水量。
否則喝進去的水排不出來,蓄積在體內,加重心臟負擔,嚴重者還會出現心力衰竭。
腎病綜合征患者往往會出現大量的蛋白尿,當大量蛋白質從尿中漏出後,存留在體內的白蛋白就會減少,機體會因低白蛋白血症而造成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,使水分從血管腔內進入到組織間隙,造成水腫。如果患者此時仍然大量喝水,就容易加重水腫。
並非所有腎臟病患者都要嚴格限制飲水量,泌尿系結石患者可以適當增加飲水量,以稀釋尿液中晶體濃度,減少結晶形成,同時還可促進晶體隨尿液排出。
4
高尿酸相關疾病患者
很多人錯誤地認為,反正都是水,喝無色無味的涼白開不如飲料暢快。然而,這些飲料往往含大量果糖,進入機體後會加速嘌呤生成,從而誘發高尿酸血症。
高尿酸血症不僅會增加腎臟代謝尿酸的負擔,尿酸鹽結晶還可能堆積在腎臟、輸尿管等處。
需要注意的是,若長期大量飲水仍無法緩解口渴,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號。
糖尿病、尿崩症、乾燥綜合征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等疾病,都可能導致口幹嚴重,應及時到內分泌門診就診。
溫馨提示
對於正常成人在溫和季節、一般工作情況下,每日需水量約為1800~2500毫升,其中包括飲水、食物中含有的水、內生水等。飲水通常占1500~2000毫升。
劇烈運動或高溫作業時大量出汗,需要增加飲水量。小兒代謝旺盛,需水量相對比成年人多,一般情況每日每公斤體重需水量為80~90毫升。2歲以下,每日每公斤體重需水量為100~150毫升。
一天中有4個「最佳飲水時段」,分別是每天清晨起床後、上午10時左右、下午3~4時、晚上就寢前。建議哺孚乚期婦女、老人、上班族、體力工作者要及時補充水分。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