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持續性」低燒是多種疾病的預警信號!千萬不能大意!
2021/05/17

發燒是一種常見的病症,不管是受了風寒,還是流行性的感冒,都會引起發燒。而發燒有高燒和低燒之分,大多數人都會自然反應認為,高燒對身體的危害更大,而低燒「一時半會兒沒有問題」。正是因為有這種觀點,導致很多疾病被延誤,因為「持續性」的低燒是很多疾病的預警信號。

如何確定是高燒或者是低燒

要確定高燒或低燒,需要先測量體溫。發燒是指人體口腔溫度(口溫)大於37.3℃,腋下溫度(腋溫)大於37℃,或者直腸溫度(肛溫)大於37.6℃。一般來講,正確測量體溫後,最高溫度(腋溫)在37.3℃~38℃的,稱為低熱;而高於39℃的,就是高熱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由於低燒的度數並不高,所以一定要學會正確的量體溫方法。測量體溫時,5歲以下的孩子,不推薦測量口腔溫度和直腸溫度,比較危險。測量腋下溫度時,腋下不能有汗。距離用餐時間半小時以上,再測量。測量腋溫時先將溫度計汞柱甩到35℃以下,要把水銀頭插在腋中間,用手臂把溫度計夾住。放置位置要準確,插深或淺了都會導致溫度不准。每次測量要5分鐘。最好多次測量後,取平均值。當然,也可以用電子體溫計、耳溫槍或紅外線測溫儀,所測數值稍有波動。

為何「持續性」低燒更要警惕!

發熱的溫度高低,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病情的程度,但這並不是絕對的。發燒本身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之一,是人體在調動免疫系統來對抗感染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症狀,所以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並不成正比。因此,根據溫度高低來判斷病情,未必靠得住。比如以下這幾種疾病均會出現持續低燒的症狀。

慢性炎症

最為常見,慢性膽道感染、慢性腎盂腎炎、慢性尿路感染、慢性盆腔炎、慢性中耳炎、慢性鼻竇炎等都會出現低熱的現象。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熱中,以結核菌感染最多。結核菌感染表現為午後低熱,還可能伴有咳嗽、乏力、夜間或睡醒後出汗等。

免疫系統疾病

如果能排除慢性感染,還需要警惕免疫系統疾病,如腎炎、風濕、類風濕、紅斑狼瘡等。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除了低熱。所以,低熱是非常有價值的早期信號。

內分泌原因

比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,會因為機體代謝增強,持續出現低燒的症狀。對於更年期的女性,也會因為內分泌原因,出現低熱,同時還會伴有出汗、手抖、失眠等症狀。

腫瘤

低燒可能是腫瘤的早期信號,很多惡性腫瘤的最早期症狀就有低熱,甚至有的腫瘤早期除了低熱,沒有任何其他症狀。也有的會伴有消瘦、疼痛、出血等異常症狀,一定不能大意。

溫馨提示: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,如果出現發燒、咳嗽等症狀時,應提高警惕,主動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、治療,而不能自行服藥。

又一起!杭州電動車當街爆炸,車上父女重度燒傷!燒傷、燙傷後6件事千萬不能做!
2021/07/20
近期高發!體溫飆至42℃,搶救無效死亡!夏天千萬別這樣!
2021/07/16
夏天吃肉就選它,益氣健脾!配這葉子效果更佳,芳香化濁、發表解暑~
2021/07/12
廚房「千金菜」,護五臟、通經絡!搭配3寶同食,秒變「長壽藥」,這類人別錯過!
2021/07/08
茄子和它天生一對!夏天這樣吃,清血管、活氣血,可惜很多人吃錯!
2021/07/05
下雨後千萬別碰這2種東西,有劇毒、可致死!年年都有人作死出事
2021/07/01
不管灶台多大,這3樣東西絕不能放!相當於「不定時炸彈」,隨時讓全家人出事
2021/06/27
水果中蘊含的中醫智慧:檸檬
2021/06/21
【健康科普】夏日炎炎,「中暑」常見!正確處理學會這3招!
2021/06/18
端午濕熱重,排毒正當時,掌握人體4個「除濕開關」,在家也能「艾」護健康
2021/06/15
比雞蛋有營養,比鴨蛋下飯,養肺潤燥、清熱解毒,夏季吃它正當時
2021/06/11
這件事關乎很多家庭,這四個「穩過」錦囊,大家收好!
2021/06/07
身體缺了它,老年癡呆患病率飆高!幾乎每個老人都中招~為人兒女要知道
2021/06/02
天然甜味食材,比白糖更甜卻更健康,糖尿病人也能用!泡水、入菜堪稱一絕!
2021/06/01
午睡醒來眼花,是怎麼回事?
2021/05/28
經前吃這個「暖身草」,再也不怕姨媽痛!益母草都自愧不如
2021/05/26
運動醫學專家:「胖人」運動,最該護好這個薄弱部位!
2021/05/22
吃了一道時令菜,一家四人進醫院!你家餐桌上沒准就有,味道不對趕緊扔!
2021/05/21
比核桃還補腦的蔬菜竟然是它!經常吃一點,還有益血脂健康~
2021/05/20
靠譜的宮頸癌篩查該怎麼做?
2021/05/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