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到了,俗話說:春困秋乏夏打盹。經歷了一個上午的學習和工作的體力、腦力消耗,下午就會容易「眼皮打架」,如此一來,學習和工作都會沒有精神,所以我們中午適當地睡一會兒也是極好的。
不過,有的人午睡之後卻頭昏腦脹,有的人睡了比不睡更累,有的人午睡後還會影響晚上的睡眠……到底是哪裡做得不對呢?
這些問題跟時間、睡姿、飲食都有關係。
午睡多久合適?
午休時間不宜過長,以20分鐘左右為宜。
20分鐘這個時間長度可以讓人補充精力,又不會進入深度睡眠、影響生物節律。
把它比作最好的「健康充電」法之一,都毫不過分,讓大腦在上午的工作之後重啟一下。充電20分鐘,續航整個下午,你的注意力會更集中、反應變快、思維更清晰等。
一般人在入睡超過30分鐘後,便由淺睡眠進入深睡眠階段,這時大腦的各中樞神經的抑制過程加深。這時候如果要工作或者要上課,不得不醒來……會怎樣呢?
因為醒來時被抑制了的大腦皮層還未解除,你會感到周身不舒服、困倦,腦子發懵,還會影響晚上的睡眠。
總的來說,午睡太久,你會越睡越困。
午睡姿勢重要嗎?
想一想,你在學校時是否有過困得趴桌子睡覺的經歷,頭枕在手臂上,醒來時手麻,臉麻,口水掛在嘴邊,還胃脹氣和眼睛痛?
這是因為趴著睡會壓迫眼睛,短期危害為睡醒後視物模糊及變形,長期危害可出現視力受損。
同時,趴著睡還容易擠壓腸胃,腸蠕動變慢或受阻,長期可影響消化功能,出現消化不良、腸脹氣等情況。
此外,還會影響上肢的血液回流,造成局部神經麻痹。
所以,正確的午睡姿勢應該參考下面幾條:
臥位睡眠:可以選的話,躺在床上或折疊床睡,可使全身關節、肌肉及消化道放鬆,無局部壓迫,睡眠質量會較高。
坐著午睡:更多人午間只能坐在椅子上眯一會兒,想要睡得更舒服可以佩戴環形頸椎枕(U型枕)和眼罩,以固定入睡後頭位,避免「落枕」,讓頸椎更舒服。
趴著午睡:不建議,但如果你一定要趴著睡,可以選擇墊鬆軟頸枕或抱枕,避免對上肢和面部的直接壓迫。
午餐會影響午睡質量嗎?
首先,早餐就要吃好。如果早餐吃得少,甚至不吃,很可能會導致人們在午餐攝入過量。
一旦在午餐時放開肚皮大吃,將會出現「飯氣攻心」的情況,加重胃消化負擔,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,同時還會影響睡眠質量。
所以,如果想要下午不犯困,最好還是吃些食材新鮮,由穀類、蛋白質和蔬菜合理搭配而成的午餐。吃飯時細嚼慢嚥,不要暴飲暴食。
此外,正確的午睡時間應選擇在午餐後半小時,胃內的午餐已經開始部分排空,此時入睡可緩解消化道壓力,另一方面可減少胃內食物反流至食道。
最後,午休時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,蓋好衣被,因為人在入睡後體溫相對較低,入睡和清醒時的冷熱不均容易誘發感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