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我們會被痔瘡困擾,哪些人更容易被痔瘡盯上,科學家一探究竟,並有了發現!
2021年4月22日刊發在胃腸病學期《Gut》上的一項研究,整合分析了約90萬人的資料,涉及218920個痔瘡患者和725213個正常歐洲人。
研究首次證明了,痔瘡一部分是因為遺傳因素導致的,基於單核苷酸多態性資料,這種微弱但可預測的遺傳力占5%;另外95%由非遺傳因素影響。
有意思的是,研究人員還發現,O型血的人可能更容易得痔瘡。
如此看來,無論國內國外,大家都會被痔瘡困擾,而且痔瘡後天因素影響更多!不過,O型血的人或許更應該注意防范。
Attention
小痔瘡,也會引發大問題!
「痔瘡生長在肛門這個特殊部位附近,肛門每天要排便,又很難保持清潔,因此痔瘡發病率高也就不奇怪了。」中山大學附屬六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主任醫師謝尚奎2014年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說。
別認為痔瘡只是長在肛門上的「小疙瘩」,其實它對整個身體的影響並不小。
1. 誘發貧血及心腦血管疾病
痔瘡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便血,很多人都不相信,每次出那麼少的血,怎麼會貧血這麼嚴重?但大家都忘了積少成多、水滴石穿的道理,雖然每次出血不多,但每次上廁所都要便血,也是了不得的。
有人因為痔瘡重度貧血、休克
此外,謝尚奎醫生在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介紹,痔瘡較嚴重者會導致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,尤其是老年患者,如患痔瘡產生心理壓力,不敢上廁所,長此下去會加重便秘,而當排便發生困難時,患者用力屏氣,有可能使心跳加快造成腦血管破裂,引起腦出血或腦栓塞;如果出現內痔嵌頓,疼痛還可誘發心絞痛發作;如有血栓形成,或會引發肺栓塞。
2. 引發其他肛腸疾病
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林國樂2020年在科普中國公號刊文談到,痔瘡發生時,炎性分泌物增多,影響肛門周圍皮膚,造成皮膚濕疹、瘙癢。
而且,內痔脫出形成嵌頓,易出現水腫、壞死、感染。痔瘡在反復發作的情況下,易引發肛周膿腫、肛瘺。
3. 引發婦科疾病
女性肛門距離陰道不到3公分,肛門分泌物也會影響陰道。林國樂醫生介紹,對於女性易感染陰道口,造成婦科炎症
4. 帶來疼痛
林國樂醫生介紹,單純的內痔並不會出現疼痛。但若痔出現嵌頓,導致痔瘡的感染甚至壞死,便會出現令人難以忍受的疼痛。
Attention
被忽視的這七行為,會招來痔瘡!
1. 不會擦屁股
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主任醫師林國樂還曾在其抖音號談到,痔瘡與擦屁屁是有很大關係的,而預防痔瘡不要用特別硬的紙擦,也不要使勁擦。
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肛腸科副主任中醫師趙英武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,在佩普教授的「一蘸二擦三轉」的擦屁屁原則中:
「一蘸」:衛生紙要疊成若干層後垂直輕壓到肛門上。(當然一般2層即可,超3層也會硬)
「二擦」:擦屁股的時候應最好是單向的,即從前向後擦,這一點對女性尤其重要。
「三轉」:肛門周圍是褶皺,所以要想把皺褶裡的便便也擦乾淨,通常要轉兩個半圈來擦完。
要想遠離痔瘡,要訣在於:紙巾要柔軟、且多次折疊、最好轉多次,用力要適當。
2. 排便習慣不好
排便情況對痔瘡發生有很大影響,排便時間不固定、生活無規律易導致便秘,排便時間延長,便時過於用力,腹壓增高,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,靜脈叢因此而屈曲、擴張。
早晨起床後和吃飯後是一天中最有便意的時刻。年輕人可以早起一會兒,別等到最後一刻不起床,起床後緊緊張張地趕車上班,沒有留出早晨排便的時間。此外,蹲馬桶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。
3. 脾氣太大
《痔瘡發病的危險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》中提到,研究顯示痔瘡發生率與個體性格因素有關,脾氣急的人易發生痔瘡。最好少發脾氣,要逐漸養成遇事不驚、沉著冷靜的性格,善於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。
4. 飲食上愛吃肉
在一篇《痔瘡發病的危險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》研究論文中提到,研究顯示經常以蔬菜為主的飲食結構比以肉蛋魚類為主的飲食結構,痔瘡發生率有顯著降低。
此外,經常食用辛辣食物時,痔瘡發生率高,是因為辣椒素在消化道內不易被吸收,在肛門直腸部刺激粘膜和肛竇而導致痔靜脈充血、擴張,最終成痔。
因此,多吃蔬菜水果,尤其是富含粗纖維的蔬菜,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非常重要。
5. 久坐缺少運動
長時間保持固定體位的人,痔瘡患病率高於經常變換體位的人。因此要避免久坐、久站或久蹲位,儘量避免負重遠行,加強體育鍛煉。↓
▶ 中日友好醫院肛腸二部主任醫師鄭麗華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,每小時活動一下,3~5分鐘,讓括約肌處的靜脈血液迴圈恢復恢復,可以有效減少痔瘡的發病率。
▶ 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,如廣播操、太極拳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,減少疾病的發生。
▶ 每日早晚有意識地做提肛運動,每次做30次,可鍛煉肛括約肌。
▶ 全國名老中醫、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張東嶽2012年在一場科普活動上談到,中青年人和身體素質較好的老年人,可在晚飯後做一做仰臥起坐。仰臥起坐能調動全身神經,增強膈肌、腹肌、平滑肌等的肌力,對保持腸道通暢、肛腸保健效果非常好。
6. 遺傳因素
遺傳因素也與痔瘡有關,父母患有痔瘡者,其子女痔瘡的發病率增高,在《痔瘡發病的危險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》中提到其機理可能是靜脈壁先天薄弱,抵抗力差,不能耐受血管壓力,久而久之可引起痔瘡。
這類人更應調整自己的飲食、排便等行為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降低痔瘡發生率。
7. 習慣熬夜
中日友好醫院肛腸二部主任醫師鄭麗華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,調查顯示,「夜貓子們」是患痔瘡和便秘的主力人群。身體經過一天的勞作,到了晚上進入了休息調整狀態;腸道也正好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潤滑工作,吸收營養,排出廢物,這樣第二天才能順利排便。
所以,保證充足的睡眠,也是預防痔瘡的方法之一。